買家分析應該從這七方面入手
2016-01-26 10:41
顧客購買產品會關注的問題
買家想購買產品,主要就是他有問題需要被解決,而這個問題自己無法解決,需要通過別人的幫忙,所以,他們愿意支付一定的費用。但是在購買產品時就會去考慮,購買這個寶貝到底值不值。所以,在購買產品之前,買家會找出對自己最有用的產品?那么我們買家在購買產品時考慮最多的問題是什么呢?
產品效果
產品效果就是產品能夠解決顧客的問題的程度。與時間周期、使用便捷性、使用時的體驗、使用后的效果等等有關系。比如一件衣服,穿上就能知道效果如何,用眼看手摸就能知道材質好不好。比如,護膚品,用多長時間能見效果,使用的時候麻不麻煩,用的時候護膚品的味道是不是難聞,涂在臉上的時候感覺如何,使用之后的效果能不能達到預期。
方便性
這點就是購買時的方便性,與使用產品的便捷性不同。這個就是購買的時候,難度大不大。比如有些產品,尤其是貸款這類的,都要經過很多道手續。對于一般的商品,比如就是看購買的時候,麻不麻煩,同樣的產品,預售的就比不過有現貨的。同樣的價格,網購的就比不過樓下超市的。
可信度
顧客購買產品,對于產品本身及對于商家都會預先有一個認知,這個認知,也就會形成一定的信任程度。同樣的產品,不同的商家、平臺,那顧客對于他們的信任度是不同的,當然顧客會選擇最可信的商家來購買。比如,同樣的產品,同樣的價格,顧客更愿意選擇能夠在購買之前先體驗到產品的商家那里。所以,同樣價格的情況下,顧客當然更愿意選擇實體店了。
價格
人們在購買產品之前,往往都會有一個價格預算,大概購買什么價格區間的產品。在確定好區間以后,就會去找價格區間上下浮動的產品,再通過對比,找出性價比最高的。為什么早期那么多人通過淘寶購物,首先淘寶上產品種類比較繁多,其次是產品價格真的很低。實體店一部手機要1800元,同樣的產品,天貓上只要1100元,你會買哪一個?
服務
因為產品本身會有一定的瑕疵,以及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損壞。所以,顧客為了確保自己購買的產品能夠得到最好的保證,會選擇從服務最佳的商家里購買。比如,亞馬遜的一款國行平板電腦要499元,但是淘寶上有同樣的亞馬遜日本水貨平板電腦,只要430元。你會選擇哪個?你想大部分人會選擇有服務保障的國行,雖然貴幾十元,但是買的是個放心。
顧客的分類
消費人群是不同的,不同的人群也就需要有不同的應對策略。顧客可以分為下面這么幾類:
創新采用者(2.5%)大膽熱衷于嘗試新觀念、新產品。早期采用者(13.5%)發現新技術能夠滿足其需求,就會購買;早期大眾(34%)這群人會經過深思熟慮之后再購買;后期大眾(34%)疑慮較多,等到大眾都開始接受以后,才會購買;落后采用者(16%)比較的守舊,往往以過去的經驗為購買依據。
只有站在消費者角度去考慮問題,優化店鋪的各項運營方案,提高店鋪的整體運營效果,抓住顧客的消費欲望,才可以打贏銷售這場勝仗,從而才能獲取更多的銷量提升和業績提高。